详情
2017年度山西省(一般项目) 申报指南

  根据《山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产业创新链所涉领域以外的行业技术创新,鼓励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选题申报。通过项目初审,行业(领域)专家组评审,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论证,厅际联席会议审定,确定立项项目。按照《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申报和评审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一、支持范围

  农业方面

  (一)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及新技术创新研究

  主要农作物分子标记技术大规模开发与应用;主要农作物抗逆性状转基因材料创制与规模化基因转化技术的开发;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种质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特色杂粮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培育。

  (二)粮食丰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谷子、高粱综合技术体系绿色高产******研究与集成与示范;粮食作物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寒、旱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黄土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物******施肥及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开发

  设施生物专用品种培育与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农业设施架构体系研究与开发;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农产品无害化利用支撑技术研究;特色经济作物种苗脱毒快繁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四)优势林果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开发

  特色林药资源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林下经济(林药、林菌、林菜等)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油药用特色林木资源收集、培育技术研究;优良乡土树种品种创制及培育技术研究;城市景观绿化专用林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优势干果经济林定向育种及商品化技术开发研究;主要水果产业增质增效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困难立地植被重建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森林健康经营及康养技术开发研究。

  (五)畜禽健康养殖集约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山西特色畜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猪、羊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主要畜禽规模化、标准化低碳养殖技术体系研究;畜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畜禽主要疫病预警监测诊断防治技术研究及******开发;畜禽******安全新型工程疫苗及佐剂研究;动物福利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植物源性(*********)兽用药物制剂研究与开发;粮经饲三元轮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六)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

  大宗粮油、林果蔬产品产后减损、保鲜、储运技术研究与开发;特色杂粮功能品质研究与开发;地方名特优传统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化开发应用;畜禽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农畜产品快速检测、安全评价及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七)现代农业******开发与示范

  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集成与关键******研发;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开发;电动农业机械研发与示范;设施农业关键******与作业机具研制;设施畜禽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及******研发。

  (八)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

  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短期干旱、***雨洪涝、冰雹、霜冻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主要农林植物全生育期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星创天地”科技平台构建与开发。

  工业方面

  (一)先进制造领域

  高端基础制造与关键部件;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体系;网络协同制造;工业物联网体系与系统;******智能化与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3D 打印制造关键技术及******;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军民融合通用技术与******。

  (二)新材料领域

  高品质特殊钢;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有色/稀有/贵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基础化学品及关键化学品绿色合成与提取;绿色高性能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特种高端化工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碳功能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特种功能玻璃、先进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三)信息领域

  物联网智能终端及传感技术与产品;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管理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应用与******;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及关键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数据共享与公共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软件、面向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软件及大型智慧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与******;基于北斗的定位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电子与光电器件等。

  (四)能源领域

  煤炭资源的******清洁开发与利用;低品位余能回收与利用技术;能源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节能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多能互补系统;******能量传输及储能技术等。

  (五)现代服务业领域

  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等服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展演系统******研制与集成应用;影视媒体融合系统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创意设计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现代物流业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及物流标准化服务平台等。

  (六)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芯片及配套设备、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新型抗肿瘤抗体与生物技术药物关键技术及产品;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新型药物制剂(靶向,缓、控、速释,透皮等)关键技术与产品;关键工业酶制剂规模化制备技术;新型酶蛋白研发关键技术;高性能发酵菌种的选育与改造技术;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关键技术等。

  社会发展方面

  (一)资源环境

  以环境、资源为重点,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攻克环境污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14项左右。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30万元。

  1、大气污染

  (1)太原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太原市夏季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针对性不强的现实问题。为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大气环境臭氧污染的精准调控。采用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技术,研究太原市VOCs来源、排放量时空分布及其排放特征;通过合理布点和动态监测,建立重点污染源本地化的VOCs成分谱,开展基于污染源活动水平的VOCs排放对臭氧生产潜势的研究,为太原市臭氧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完成VOCs排放源摸底调查,形成满足环境管理需求的VOCs源排放清单,建立重点源VOCs成分谱,制定太原市大气环境臭氧污染防治优化策略和VOCs 减排技术方案。

  (2)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技术与******

  研究内容:通过气态污染物检测、烟气参数测定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测量烟气排放中的甲烷、非甲烷总烃、温度、流速、湿度、压力、氧气等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算有机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并生成各种参数报表、趋势图等。通过数采仪,将数据传输至环保部门,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考核指标:研制监测样机。一次进样完成气体样品中总烃、甲烷及非甲烷总烃含量测定(自动扣除干扰峰);采样、分析周期小于25分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操作温度≥ 450℃;汽化室温度≥400℃;******检出限≤4×10-12g/s(n-c16);基线噪音≤5×10-14A;基线漂移≤1×10-13A/30min;甲烷******检测浓度:0.05mg/m3。

  2、水污染防治

  (1)山西典型河流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河流水资源破坏、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的状况,我省启动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但由于缺乏适应本地河流特征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工程设计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亟待提高。为此,基于山西河流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友好、生态友好”的治河理念出发,选择典型河流,开展河道水利工程生态友好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开展河流内湖污染治理与水环境自修复技术、河流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研发适用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产品,集成适应于山西河流特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为我省科学开展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形成适用于山西本土特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山西省典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开发生态友好型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申请专利技术产品3项以上;建立水利工程生态友好性评估指标体系。

  (2)河源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主要河流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缺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辐射效益的科学评估,保护范围和管控措施科学性和有效性无法判别的问题。选择沁河开展河源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调查,以水源涵养功能为重点,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开展河流源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辐射效益评估技术研究,划定河流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为科学化和精细化开展河流源头区生态保护管理提供依据,为实施河流源头生态补偿奠定技术基础。

  考核指标:构建河流源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辐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河流源头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形成沁河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

  (3)基于抗污染高通量多通道复合平板滤膜及膜组件的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通过亲水性材料复合制备有机复合滤膜、结构设计、三维模拟等手段,采用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数据模拟方法,调控复合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提高膜性能,实现复合抗污染滤膜在污水深度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突破抗污染复合滤膜批量化制备工艺中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膜材料制备领域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对解决环境污染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考核指标:与同类高分子膜相比,复合膜的水通量增加20%以上;COD去除率大于90%;复合膜的抗污染抗堵塞能力明显增强,膜的使用清洗周期延长。

  (4)污泥生物沥滤无害化处理工艺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着脱水难度大和重金属污染等制约因素,同时,处理过程中还存在臭气污染问题。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泥生物沥滤工艺示范,通过构建协同生物沥滤菌群,以臭气中的污染物作为菌群营养底物,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泥中重金属溶出去除,且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臭气净化。

  考核指标:建设5m3/d以上的污泥(3%含固率)生物沥滤同步臭气净化示范项目,处理时间控制在48h以内;与原污泥相比,经过处理后的污泥,重金属含量下降50%以上,脱水后的含固率提高30%以上;提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沥滤工艺改造技术规范。

  3、资源综合利用

  (1)处理焦化硫膏关键技术开发及核心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研发******、高选择性的复合萃取剂,使硫膏经处理后,得到的硫磺产品能够满足硫磺合格品(纯度>99.0)的标准。研发萃取装置,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关研究,做到******萃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工艺系统集成,开发一种与焦化厂脱硫工段耦合的工艺,在处理硫膏的同时,回收硫膏中的脱硫催化剂的有效成分,工艺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考核指标:研制焦化硫膏处理样机。硫磺的提取率≥90%;萃取装置的处理能力50-100kg/h;硫磺产品符合GB2449-2014工业硫磺合格品标准。

  (2)电气热能源系统结构布局和管网优化

  研究内容:通过综合能源系统内多种能源之间的科学优化控制,研究实现能源******利用方法,满足用户多种能源需求,提高社会供能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多种能源系统有机协调方法,解决输配电系统瓶颈,延缓发/输/配电系统建设,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通过电-气-热综合能源管网系统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

  考核指标:多能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热/电/冷综合利用效率达8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50g/kJ以下。综合多目标优化后各类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其他

  其他在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提效等方向,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术或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项目。支持研发项目6项左右。

  (二)西医临床

  本专项聚焦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复杂疾病诊断和******中的瓶颈问题,重点资助一批能够填补我省乃至国内空白的西医临床的关键技术,明显提升我省的医疗质量。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本次重点研发计划经过前期项目征集,充分论证,形成精准外科与微创技术、生物******与靶向药物研发、纳米医学与药物发现、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成像技术等4个方向。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11项左右,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20-30万元。

  1、微创技术与精准外科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病灶精准定位与精准******、脏器保护与损伤控制等要素的******平衡策略,系统优化外科实践的全新的外科理念及技术体系,从而达到当代外科实践向多目标优化和病患******康复的目标。

  (1)无血心脏外科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存在血源需求多,输血易导致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缺陷,为降低术后感染危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比研究无血心脏外科在外科围手术期联合应用策略,提高心脏外科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形成并推广***优临床******策略和技术组合。

  考核指标:成功建立无血心脏外科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应用,完成对无血心脏外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住院费用降低5%,术后感染率降低5%,推广医院不低于3家;临床检测与生命质量等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有显著改善;建立优化临床******策略,制定临床******方案。

  (2)完全腹腔镜D2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技术

  研究内容:采用完全腹腔镜微创******手段,通过开展针对进展期胃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近期肿瘤学疗效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肿瘤切缘、远期肿瘤学疗效指标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对全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完全腹腔镜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腹腔镜胃癌手术医师的培训模式,明确手术流程,规范手术操作步骤,建立统一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指南。

  考核指标:通过近期与远期肿瘤学疗效指标的比较,***终可以使胃癌患者得到明显的获益;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淋巴结清扫个数、切缘阳性率、手术时间、术后各种并发症数量、5年生存率及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5年无瘤生存率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水平;选择出一种经济适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建立一套腹腔镜胃癌手术培训体系并开展培训;建立统一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及临床指南。

  (3)腹腔镜手术******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疗法的缺点,引进并改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及胃旁路术******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技术,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术后减重效果及糖尿病缓解情况。建立长期临床随访队列研究,分析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并发症改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优临床******策略,改善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的长期******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考核指标: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推广医院不低于3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患者的长期******费用,平均费用降低5%,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优于或非劣于药物******;制定完整的临床******方案或指南并进行开展培训。

  2、生物******、免疫******与细胞******

  本方向支持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等领域的疾病机理与******靶点发现,以及******的关键技术研究如免疫******(疫苗、抗体等)、基因******、靶向药物******、骨髓移植与干细胞******及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1)恶性肿瘤靶向CAR-T细胞******技术

  研究内容:定位于精准的靶向免疫******,探索能够打破肿瘤细胞自身所具有的免疫耐受性的方法,实现自体T细胞充分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重点研究通过再编程T细胞,使其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来实现其精准的靶向杀伤能力,探讨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的重要作用和机制,完成对靶向CD20的CAR-T细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建立不同疗法下的长期临床随访队列,纵向研究其临床指标转归与生命质量轨迹情况。

  考核指标:通过对细胞杀伤活性、回输细胞在体内所占比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液学及影像学临床检查等指标的量化考核和合理评估,成功建立靶向CD20的CAR-T细胞******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应用,填补我省乃至我国相关领域空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完整系统的临床诊疗方案或指南。

  (2)恶性肿瘤精准免疫细胞******技术规范与标准

  研究内容:鉴于肿瘤细胞的高度特异性和多样性,各种******方法对同一种肿瘤或不同肿瘤的有效率差异很大,开展精准******是提高肿瘤******效果的重要手段。重点研究以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T细胞受体(TCR)、嵌合抗原受体修饰型T细胞/NK细胞(CAR-T/NK)为代表的生物细胞免疫******策略,发展并优化基于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案以及组合******方案,建立免疫细胞临床应用个性化******标准,规范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以提高个体化特异性免疫******整体水平。

  考核指标:建立免疫细胞******新技术在肿瘤精准******中的规范化流程,其中包括建立免疫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标准,细胞质量控制标准,细胞免疫******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肿瘤的******方案以及疗效评估体系。

  3、纳米医学诊断、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本方向支持将纳米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促进生物医学技术的完善、临床诊断技术的革新及******水平的提高,包括纳米医学诊断技术、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的纳米材料、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药物、纳米中药、及纳米医学材料安全性等一系列技术。

  (1)纳米粒介导心钠素预防造影剂肾损伤技术

  研究内容:利用心钠素纳米粒子水凝胶技术,在体内观察水凝胶纳米粒子介导的心钠素持续缓慢释放后对血管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纳米粒子载体对心钠素多肽的保护作用及水凝胶纳米颗粒的持续缓释作用,观察和解决长时间保持心钠素持续有效剂量传递到靶器官的难题,增强其对肾损伤的防护作用。

  考核指标:失血量显著降低,ICU入住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5%,并发症与死亡率降低5%,其他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显著改善;申报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2)新型纳米药物载体输送与药物缓释技术

  研究内容:通过理化技术将药物载体的大小控制在1000nm的范围内,利用表面效应和小体积效应改变载体的分子特性,将活性药物偶联到经特殊修饰改造过的纳米载体上,研究药物的靶向运输和缓慢释放。制备纳米载药复合体的靶向递药系统,研究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与毒性;纳米载药微球的吸附率,缓释时间,药代动力学,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

  考核指标:建立纳米载药控释技术策略及平台;申请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CFDA临床试验许可,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3)新型医用纳米******导管的构建及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介入导管使用中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问题,将纳米复合******材料与医用导管材料复合,形成材料的新构型,制备新型纳米******导管。其研究内容包括:(1)纳米复合******材料研制。筛选有效******材料,优化配方设计,制备可与医用导管材料复合的纳米复合******材料,达到******、******性广谱、持久,适用于人体使用要求;(2)新型纳米******导管材料的研制。优选可用于制备导管的材料,使其易与纳米******材料复合,相容性良好,******、安全,适用于人体使用,并且合成工艺简单;(3)新型医用纳米******导管制备。运用上述材料,选用新型成型工艺,制备新型医用纳米******导管。力求该产品材料成本低廉,成型工艺简单,达到临床应用要求。通过项目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导管的研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考核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测。对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抑菌率≧标准值26%以上;申请CFDA临床试验许可,通过临床应用证明******导管******时效长,感染率低,生物相容性好;申请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合作或转化协议,逐步完成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

  4、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与临床应用

  本方向支持基于PACS数据层集成的医学影像云的数据架构与系统开发、多模态影像识别开发、多模态技术的融合与处理、医学影像大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与影像标记物、机器学习与智能化诊疗决策系统。

  (1)多模态功能影像的脑肿瘤影像基因组学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采用脑肿瘤影像组学多模态功能影像技术,从光学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PET/CT成像及分子影像等方面,整体上研究脑肿瘤血流灌注、血管生成、肿瘤增殖、细胞浸润等生物学特征,及分子靶向成像,验证多模态功能影像组学特征;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为支撑,构建脑肿瘤分子亚型,筛选脑肿瘤预警、诊断、******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采用脑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新方法,以多模态功能影像技术术前无创地评估脑肿瘤分子亚型及分子标记物表达水平的准确性,预测脑肿瘤******效果及预后,为评估脑肿瘤组织异质性及分子生物学行为提供影像学依据,为临床诊断、******决策的制定和预后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考核指标:构建脑肿瘤的多模态功能影像基因组学评价平台,取得影像基因组学预测脑肿瘤******效果及预后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开发脑肿瘤分子亚型基因芯片,开发脑肿瘤影像组学软件以及至少1项职务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2)多模态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单一源图像无法对病人进行******诊断的不足,研究不同的医学图像仪器的成像机理及应用环境,综合研究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体信息。研究和探索图像配准和融合,将多模态的图像信息融合成一幅新的影像,使各种成像设备在信息表达上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考核指标:构建多模态医学影像研发平台,申报至少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或计算机著作权等;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预期目标为临床推广应用。

  (3)近红外荧光成像血管通畅性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近红外光成像系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检测桥血管血流通畅效果。比较术中荧光成像(IFI)与常用的即时血流(TTFM)两种技术测量桥血管通畅性和血流量以及桥血管通畅性评估的敏感性和假阳性率,并对血管所支配心肌供氧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研究成像系统中显影剂剂量、显影时间、影像定位准确性表现。进行与手术相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考核指标: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降低5%、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0%,手术时间降低10%,推广医院不低于5家;制定临床诊疗评估方案或指南。

  (三)中医临床

  聚焦我省中医药在重大、常见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重点解决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难题以及制约中医药疗效发挥和提高的瓶颈问题。重点资助一批能够大幅度提高我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慢性病能力的项目,有明显的技术突破和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提升我省的医疗质量,解决医改问题、服务百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5项左右,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15-20万元。

  1、中医药针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本项目重点支持以西医放化疗、手术、介入等******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伴随症和并发症为研究对象。如: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肺炎、化疗性静脉炎、围放化疗期骨髓抑制、术后返流、术后伤口不愈合等相关性疾病,系统整理中医古籍文献、传统理论,形成行之有效的临床诊疗规范。

  考核指标:通过对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服用中******剂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消化道反应、皮肤粘膜改变及免疫指标的量化观察和合理评估,成功筛选能显著预防或******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中******剂;通过动物实验明确筛选出的中药制剂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作用机制;申请至少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合作或转化协议,开发有确切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疗效的中******剂。

  2、******养血通络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需长期行肾脏替代******,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有操作方便,医疗成本低之特点,加用中医药******,可进一步方便患者,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医保负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辨证特点,予******养血通络法******腹膜透析患者,可起到如下作用: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改善贫血、改善微炎症状态、保护腹膜功能,防治腹膜纤维化等。

  考核指标:评价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广,方便基层透析患者,改善基层患者因病致贫现状。

  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干预技术

  研究内容:采用中医药手段干预萎缩性胃炎进程,延缓其腺体萎缩,逆转幽门腺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达到降低其癌变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目的。

  考核指标:完成针药联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的诊疗规范及安全性评价,通过******前后的内镜及病理学指标等评估其有效性。临床应用不少于200例,住院费用降低10%,推广医院不少于3家;建立优化临床******策略,制定临床******方案。

  4、中医综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技术与规范研究

  研究内容:组成以综合三级医院为中心专业团队进行慢病管理,制定慢病管理优化方案,发挥中医药综合******COPD优势,评估中医综台慢性管理在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作用,探讨并初步形成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新模式。将中医综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法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应用和服务于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干预和管理中,并形成慢病管理新模式。进而推广到社区管理、个人管理,并***终形成专业团队慢病管理、社区管理、个人管理互动以及信息共享。

  考核指标:建立中医综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化技术;组成慢病管理小组,制定慢病管理流程,建立有效、易普及的慢病管理系统;CDPD病人信息的采集,建立慢病管理个人数据信息库;形成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庭中医综台慢病管理的新模式,推广医院及社区不少于3家;形成专利1-2项,院内制剂2-3个。制定完整的综合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案或规范建议并开展培训。

  5、中风的非药物疗法临床******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由于超过90%的中风患者都不能再3小时内得到溶栓******,基于非药物疗法(针刺、艾灸、推拿、耳穴埋豆等)研究其防治中风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突出解决患者的康复和以后的预防复发方面问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项目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该诊疗技术连续运用于临床5年以上(含5年),使用此种诊疗技术适用的专病每年不少于300人次。要坚持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倡多学科的联合研究。

  考核指标:相关并发症降低5%,推广医院不少于5家;制定临床诊疗评估方案或指南。

  (四)中药产业

  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以中药保健食品为重点,选取疗效确切的经典中药复方,应用或借鉴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开发具有降血糖、增加骨密度、提高自身*********、************、改善胃粘膜等功效的中药保健食品。围绕国民健康饮食消费需求,对我省特有的进入药食同源名录的大宗道地中药材资源进行功能食品的技术研发和综合开发。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5项,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20万元。

  (五)前沿生物技术

  抓住生物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机遇,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创新发展。开展共性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再生医学、生物医用材料、绿色生物制造、生物资源利用、生物安全保障、生命医学仪器研发等方向项目研发与设备研制,提升生物技术原创水平,推动技术转化应用。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5项,其中支持“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技术研究”项目1项,其他项目4项。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30万元。

  1、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研发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技术体系,建设适应于动植物基因分型(genotyping),基因资源挖掘 (genetic resources)以及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外来)物种检测(DNA markers),从而制定个性化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标准,为农作物、畜牧动物分子辅助育种以及疾病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基因分型技术产业化。

  考核目标:建立NGS-GBS为代表作物基因分型技术流程,以及NGS-RAD为代表的动物(包括人类)基因分型技术流程。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10万的SNP分子标记以及SNP共享数据库。成果数据向全社会开放。制定以NGS基因分型技术标准,为我省的农作物/动物基因资源鉴定,当地(以及外来)品种审定鉴定等基因检测建立技术标准,建设权威检测技术指标。

  2、其他

  支持关键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再生医学、生物医用材料、绿色生物制造、生物资源利用、生物安全保障、生命医学仪器研发等方向,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术或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项目4项。

  (六)重大医疗器械

  以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契机,以早期诊断、******诊断、微创******、精准******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新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低剂量X射线成像、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大型放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等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加快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化和创新转型。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2项,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50万元。

  (七)社会事业

  该专项重点开展“古建筑修缮材料及工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多功能影视媒体移动设备”项目研发。共支持项目3项,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50万元。

  1、古建筑修缮材料及工艺

  研究内容:在传统手工制备古建筑修缮材料的基础上,开展古建筑修缮材料的研究和现代制造工艺的开发;要求研发完成能够满足强度、韧性、防水、抗老化等方面性能指标的古建筑修缮材料,研发完备的加工工艺标准流程及设备,实现批量生产、满足我省古建筑修缮构件如筒瓦、板瓦、条砖、方砖、望砖的质量标准需求,提高古建筑保护的工程质量,在我省古建筑修缮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考核指标:项目完成时,在不少于一处古建筑修缮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示范。

  2、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研究内容:通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综合运用于城市交通、服务控制中,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开发一种能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软件系统。

  考核目标:智能交通系统应实现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分析,实现交通指挥信号的适时控制、实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设置的辅助设计,有效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效率。要求在我省一个城市进行示范应用。

  3、多功能影视媒体移动设备

  研究内容:在现有的影视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集成“车内空间降噪技术”、“影视媒体资源自动编目管理技术”、“影视媒体资源远程回传技术”、“拍摄信号无线图传技术”、“指挥组与拍摄现场的无线通话技术”、“多机位多通道实时录制技术”等技术,研发一种“多功能影视媒体的数字化操控系统”,将该系统设置与移动设备相结合,实现专业影视团队(机构)远程操控,互通互联、即时信息传递、多功能操控剪辑等功能。

  考核目标:研制生产设备样机。同时满足旅游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及多终端移动办公需求,实时批阅文件、召集会议、安排工作、指挥应急突发事件等,大幅度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八)公共安全

  围绕平安中国建设,开展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控制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和应用示范。开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多系统和多平台信息集成共享、政策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研究;开展社会基础信息、信用信息等数据共享交换关键技术和综合应用技术研究。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5项,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30-50万元。

  1、地质沉降灾害区域埋地输气管线安全监测预警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地质沉降灾害区域管线长距离大范围传输时的应变破坏检测难题,通过对地质沉降灾害区域应变危害的典型动力学特性、地质沉降灾害区域应变危害的多维度特性、传感系统的多维布置与冗余检测进行研究,研发一种能实现地质沉降灾害区域埋地管线应变危害的多维度、长距离、全覆盖检测的方法,实现地质沉降灾害区域埋地输气管线安全监测预警及故障点定位。

  考核指标:定位精度达到±2m,应变检测范围±1.5%,应变精度±2με,空间分辨率3m。检测距离:10km(单套系统)。每公里管线平均管理成本降低30%;管理效率提高3倍以上;应急响应速度提高2倍以上。

  2、刑侦现场指纹显现用新型材料开发

  研究内容:研发一种新型的指纹显现粉末,要求显现效果良好、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且对人体******无害。

  考核指标:指纹识别率达到95%以上;能够识别20天以上的陈旧指纹;指纹显现******度达90%以上。

  3、基于超宽带微波技术的生命探测雷达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生命探测雷达原理性样机,用于灾后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废墟下埋藏位置较深的被困人员的呼吸、心跳等生命特征和埋藏位置的******测量。为灾后废墟下被困人员的及时营救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考核指标:穿透砖墙厚度@墙后人体可测距离:20cm@30m;50cm@15m;探测张角:≥±60º。人体定位精度:10cm。目标响应时间:<20s。连续工作时间:≥24h。研制生产样机,整机具有防水、防震、防尘能力,抗冲击。

  4、矿井重大灾害救援应急通讯与人员定位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矿井重大灾害救援应急通信与人员定位技术,研究声音频率、声压等参数,实时反馈和监测监控井下安全状况和运行现状。应用于井下应急救援的安全监测,实现矿井的安全通信与实时监测监控,解决矿井坍塌、瓦斯爆炸、水灾害等事故的应急救援无源拾音与人员定位的问题。

  考核指标:频率响应:20Hz-020kHz。测量距离:10km,定位精度±2m。指向特性:全方向性。灵敏度:0.05mV/Pa。

  5、其他

  支持其他在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控制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方面,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术或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项目1项。

  国际科技合作方面

  (一)支持重点

  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紧迫性特点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特别是企业牵头,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合作项目。

  围绕我省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共同技术需求,联合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先进适用技术的本地化研究,并开展技术适应示范推广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围绕我省重点领域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需求,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吸引海外杰出科技人才或者******创新团队来晋从事短期或者长期工作,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